存款準備金比率是什麼與計算|為何銀行要有存款準備金與作用?

喜歡的朋友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

2023年矽谷資本市場在經過十年的火爆後,從2022年開始經歷了升息循環和估值修正,開始放緩。然而,人們沒有預料到,熱錢存款和購債利差竟然成為了矽谷銀行破產的關鍵原因,即使銀行資產大於負債,市場力量和存款準備率(銀行存款中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也是銀行最脆弱的一環。

既然存款準備率對銀行的影響這麼深,今天就要來說明存款準備率的部分。

存款準備金比率是什麼?

圖片來源:中央銀行

圖片來源:中央銀行

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是指商業銀行在初級存款中必須保留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也稱存款準備金比率、現金準備比例、準備金比例、準備金要求、存款準備率。

商業銀行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以確保存款人的權益,這部分存款不能全部用於貸款發放或金融投資等其他目的

為了保障存款人的權益,商業銀行必須在初級存款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不可全部用於貸款發放或金融投資等其他用途。

在美國,存款準備金存放在銀行內,而在台灣則需繳納給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也被稱為存款準備率、現金準備比例、準備金比例、準備金要求等。

存款準備金有哪些?

存款準備金分為兩種,一種是法定存款準備金,另一種是超額存款準備金。

法定存款準備金(Required Reserve)

是指金融機構根據中央銀行制定的比率,在中央銀行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不能用於發放貸款等其他用途。

簡單來說法定就是最低標準。

而超額存款準備金(Excess Reserve)

則是指金融機構在法定存款準備金之外額外保留的存款,通常由銀行自主決定增減。

因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對於銀行來說其實都是負債,收入來自將錢貸款,所以通常銀行不會留有過多的超額準備金。

台灣中央銀行現行準備金制度

 法規依據是「中央銀行法」第23條與「金融機構存款及其他各種負債準備金調整及查核辦法」。

為何銀行要有存款準備金與計算?

假設銀行總共有1000億的存款,如果央行訂定了一個25%的法定存款準備率,銀行必須在其內保留250億的現金,以應付存戶可能提款的需求。

換言之,銀行只能使用750億的資金來進行貸款和投資等活,如果銀行持有超過法定存款準備率的現金,那這部分超額的資金就被稱為「超額準備」,銀行可以用這部分資金來發放貸款或進行投資,這兩者都是銀行主要的獲利方式,因此超額準備越多,對銀行越有利,因為可用資金越多。

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風險。如果法定存款準備不足,銀行就會面臨流動性風險,當銀行的現金不足時,可能會發生擠兌事件,進而導致銀行倒閉,因此必須謹慎制定法定存款準備率。

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機制呢?這樣的機制又會有什麼影響呢?以前述例子為例,如果央行把法定存款準備率調高到35%,那銀行就必須將存款總額的10%多提取出來作為現金儲備或轉存到央行保管,這樣銀行就必須多儲備100億的現金,原本可用於投資的750億現在只有650億可用,對銀行的獲利產生影響。

存款準備金在貨幣政策上的作用?

存款準備金在金融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貸款擴張能力,並進而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水平。

例如,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進而刺激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反之,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減少金融機構的可貸金額,進而減緩通貨膨脹和控制經濟風險。

Jerry文章總結

存款準備金是中央銀行透過調整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率,藉以影響貨幣供給量及流動性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它主要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兩種,前者是指銀行按照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將一定比例的存款存在中央銀行;後者則是指超出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金額,可由銀行自行增減,用來對顧客放款、融資或從事投資等。

存款準備金的政策目的主要是為了控制貨幣供給量及流動性,進而影響利率水準和經濟活動,達到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此外,存款準備金也是央行調節資本流動、穩定匯率的重要手段。

存款準備金的調節需謹慎,一旦存款準備金不足,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導致銀行現金不足,產生擠兌事件,進而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中央銀行在制定存款準備金政策時必須謹慎考慮,平衡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

更多文章推薦

這篇文章如果有那裡不清楚需要補充,或者想要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透過底下LINE社群匿名發問討論,協助你更詳細解答問題。

Jerry創立一個LINE 匿名社群,大家可以匿名加入討論相關金融商品討論包含(信用卡、數位帳戶、券商開戶、股票投資、虛擬貨幣)等,Jerry我自己也會在裡面不定期舉辦粉絲回饋活動,完全匿名可以無壓力發問討論。

加入請輸入加入社群通關文字:部落格+830129

立即加入;Jerry 金融商品討論交流區連結(信用卡、數位帳戶、券商交易所開戶、股票基金投資、加密貨幣)

免費領取理財電子書:一年多12,000的秘訣

這份20頁的電子書,整理了生活大家最常用的理財金融商品,透過這些生活中理財商品,讓你可以每年輕鬆多12,000,內容包含:

  1. 信用卡與行動支付消費賺回饋
  2. 導購網消費賺回饋
  3. 數位帳戶高利率活存
  4. 加入企業會員計畫
  5. 投資證券券商選擇

五個方式,讓你能從生活中用最低時間、無門檻幫助自己獲得一年12,000金錢運用,填寫下方資訊立即免費下載電子書。

為此內容或產品評分 post
喜歡的朋友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

發佈留言